如此,由于泥巴中间的空气受到挤压将筒底较薄的部分胀破,就听“喃”的一声成功摔破了那薄薄的底面,泥花飞舞。而后别的小伙伴必须给出自己的泥巴把那个破洞类似大小的一块补上。若是“扑味”的一声就说明用力偏了,只有很遗憾地等待下一轮的摔响。不过,自己在得到别人输掉的泥巴同时,也要把自己泥巴上的一部分给予出去,用来填补别的小朋友成功的摔出的破洞。
如此反复的比下去,*后看谁的泥巴摔得*响,被补得*多。这种玩法要想获胜关键就在于参与玩泥巴的儿童对泥巴水分的掌握上,太湿了不容易塑型,泥土太干了也不足以让泥巴充分粘牢。而且底部要非常的薄以便让空气冲破。泥筒内的空间要尽可能的大,这样被摔破的洞口才一会大。此外,要尽可能的把补在别人摔破洞处的泥巴压得薄薄的,这样才不至于自己损失太多的物资。其实,*后谁输谁赢并不太重要,关键是儿童在玩伴的相互游戏中一同体验到玩泥巴的痛快之处。